一個跟展覽行業無關的“展覽”問題
來源:-1 發布日期
2015-09-22 瀏覽:
中國展覽場館總面積是否已經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一,筆者沒有看到官方的統計,無從斷言。不過,即使中國目前不是世界第一,按照當下各城市的展館建設速度,成為世界第一也是遲早的事兒。
在中國最大的展覽城市上海,去年出了個“巨無霸”——國家會展中心。它在兩個方面給上海的展覽市場帶來了變化,既是相同題材展會的競爭,同時它也帶來了展覽場館之間的競爭?,F在,無論是展覽場館的總面積,還是展覽場館的數量,上海應該都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沒有哪個城市能夠望其項背。
而在許多二線城市,展覽場館的新的建設熱潮也正在掀起,一大批即將竣工的會展中心將在今后兩三年內投入使用。有的二線城市的第三、第四個場館都已經在規劃之中。
從目前場館建設的現狀和趨勢來看,重復建設、超前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將不可避免。
對于這一現象,人們一般會習慣于從會展經濟的角度進行解讀。而實際上,這個問題絕不是從展覽行業的角度能夠解釋的了的。
展覽場館的興建會帶動地方會展經濟的發展,但會展經濟所引致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包括賓館、餐飲、旅游等方面的增值收入,是展覽場館經營主體本身得不到的。相對而言,政府則可以通過稅收的增長享受到會展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建設和經營展覽館這種“賠本的買賣”多半是由政府來做的。這可以看作是會展經濟的一個基本規律。
當然,世界上也不乏私營主體投資展覽場館建設的案例,原因在于這些私營主體可以從“其它方面”把場館建設經營的成本拿回來,并獲得相應的利潤。在美國,這個“其它方面”可以是博彩;在中國,則是房地產開發。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我國,即使是私營企業對展館的投入,本質上仍然是納稅人利益的讓渡,實際上也是納稅人的投入,因此不管誰來投資建館,對于場館建設的投入產出比和綜合效益的分析,都不應該草率對待。
對展覽場館的立項進行論證是一個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從會展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個地方政府是否需要興建會展場館、建多大的會展場館、建幾個會展場館,主要需要依照一個簡單的經濟原理——供需關系來定。在發達國家,城市的政府部門在決策是否建館、建多大的問題上會委托第三方機構出具一個調研報告或者咨詢報告,內容主要集中在供需關系分析上,包括對有可能在該城市舉辦的展覽會數量和面積進行估算;通過對展覽主辦機構的意向調查推測由外地引進來的展會數量會有多少,由此帶來的外地展商和觀眾、本地展商和觀眾的數量有多少;還包括對當地賓館、餐飲的接待能力的評估,以及對外地展商和觀眾在本地的消費及其能夠給城市帶來的稅收增加值的評估、會展經濟對其它行業的帶動效應評估,等等。
在對會展經濟效益評估方面,美國則比較關注外地客人的消費,即所謂的out-of-states(cities) money。在德國,人們更多地談論會展中心及其所舉辦的展覽和會議的乘數效應或拉動效應,研究展覽活動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產生的直接、間接和引致效應。最為典型的是有關機構對德國慕尼黑地區展覽行業1比7-10拉動效應的推算。
咨詢報告在西方國家建館決策過程中必不可少,有很多城市為提高透明度甚至會把相關報告向社會公布。
這種做法體現了對納稅人的負責態度,是順理成章的,能投入十幾億、幾十億元建展館,花幾百萬元做咨詢調查報告應該不為過。
但是,為什么在我國卻幾乎看不到地方政府委托第三方出具咨詢報告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不需要。因為我們的地方政府在財政資金支出方面的裁量權很大,多數情況下領導們拍了板,事情十有八九就定下來了。西方一些國家的地方政府大量動用財政資金是很難的,需議會批準,而議會會進行嚴格的審核,論據不充分,議會就可能不買政府的賬。當然,我們也有“人大”,但“人大”如何擺脫“橡皮圖章”的帽子,如何在預算制定、審議和執行過程中發揮監督、制衡作用還依然是個課題,遠遠不能說完善。當然,一些有背景的國企花起錢來容易程度也不遑多讓。
“場館建設熱”(簡稱“建館熱”)的現象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運用利益相關者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很容易看出,以發展地方經濟的名義建設展覽場館各方很容易達成共識。一個城市要建設場館,其利益相關者會包括地方政府決策機構、地方政府展覽、旅游部門、展覽行業內的相關企業、媒體、居民、餐飲旅游行業等。無需詳細分析就可以看出,無論從各相關方與場館建設的利益相關點、可動用的資源和動用資源的能力、還是對建設場館的態度上看,均有利于政府作出建設展覽場館的決策。筆者曾對國外地方政府建設場館利益相關者進行分析,雖然橫向比較,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反對的力量大于我國,但總體上支持建館的力量同樣占據優勢。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地方政府都一樣有建館的“沖動”,只不過由于國外權力制衡機制發揮的作用比較強,展館建設的立項和決策過程還是比我國復雜和困難得多。國外的體制缺點是容易造成效率損失,而在我國,各城市盲目上馬、超前建設的可能性則更大。
總之,通過會展經濟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似乎又是一個簡單的、容易令人信服的理由,但投資建設會展場館涉及資金額度巨大,因此如何進行理性的分析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十分必要。地方政府需要認真地對影響地方會展場館經營的多方面因素進行研究,在這樣的研究基礎上作出的決策才更為科學客觀。
筆者2005年曾就國際國內場館建設問題寫過一篇論文,雖為內部使用未曾公開發表,但所談的問題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現在再談這個話題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總結一下筆者的個人觀點,一、場館建設由于投資巨大,需要科學謹慎的論證;二、建館問題雖然涉及到會展業,但實際上不是會展經濟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管理的問題;三、目前我國公共管理體制下,“建館熱”似乎會必然地出現,而如何完善公共管理體制,避免“建館熱”造成的資源浪費,是值得有關方面關注的問題。